佛教榮茵學校
校本資優教育發展政策
1. 理念
推行校本資優教育政策時,佛教榮茵學校是呼應著教育局有關資優教育的理念:“資優教育的使命是要有系統、有方向地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教育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富彈性的教學和環境下,充分發揮個別潛能。”
2. 政策聲明
本校致力提供多元化的課程,發掘及培育學生的多元潛能,從而啟發他們高層次思維,創造力,個人與社交能力;鞏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幫助他們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 資優學生的定義
教統會「第四號報告書」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定義肯定了資優特質應朝向多元化的界定。
資優兒童是指那些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特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美國哈佛大學迦納教授(Dr. Howard Gardner)提出八項認知能力,它們分別是: 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及自然辨識智能。
每個人都擁有以上各項智能,只是在各項中的表現,有強有弱,因人而異。每項智能都可以經學習和訓練而達到一定水平。資優學生會在以上一項或數項智能中表現優異。現時很多國家及地區,均參考這個較為多元化的觀點來制定資優教育政策。
4. 識別資優學生的準則及方法
(1) 本校以多元取向及全時間識別資優學生
a. 多元途徑:各持分者提名,如教師、家長、學生自薦、校外專家等。
b. 多元化準則:包括課堂學習表現、家課表現、校內活動表現、校外 活動表現、評估表現(進展性及總結性)、其他多元化的甄選工具: 採用或參考行為特質量表、學習興趣問卷、標準化學習性向測驗、 學生作品、個人或小組面試、筆試、實作評量。
(2) 建立人才庫
a. 學校運用多元化的途徑/甄選工具建立人才庫:
b. 持分者提名 (學生自薦、教師、家長或專家)
c. 學生自我推薦
d. 學習興趣問卷
e. 面試
f. 開放式評估
5. 課程安排
校本資優教育課程推行模式
6. 教學與學生支援的策略及規模
教學策略多元化及著重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培訓。
促進各有關持分者的合作與交流,包括教育心理學家,學生輔導主任,教師,校外機構等。
7. 專責人員
(1) 性質及工作
a. 為學校常設組別,推行校本資優教育政策。
b. 協助各科組商討及策劃校本資優課程。
(2) 小組成員職權:
職位 | 職責 |
校長 | 1. 校本資優教育小組主席 |
副校長 | 1. 統籌及協調全校資源支援校本資優教育課程之推行 2. 統籌有關教師培訓活動 |
資優教育主任 | 1. 校本資優教育小組統籌 2. 推行校本資優教育政策 3. 協助各科組策劃及推行校本資優課程,評估各課程之推行情況 |
資優教育小組組員 | 1. 協助推行校本資優教育政策 |
學生輔導主任 | 1. 為學生提供情意支援 2. 安排情意教育活動 |
各科科主任 | 1. 執行、監察有關各科的計劃 2. 匯報有關發展計劃的推行情況並發表意見 |
圖書館主任 | 1. 開發、管理、提供有關資源 |
8. 服務評估的機制,檢視日期
(1) 評估課堂及課程
(2) 整體課程評鑑
a. 學校三層資優教育推行的進展及成效
b. 學校三層資優教育的發展方向及延伸發展重點、策略
c. 檢視學校資源運用
d. 檢視老師的回應及專業發展
e. 檢視學生的表現及學習延伸